编者按科银宏泰
“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。”回望烽火岁月,无数仁人志士奔赴战场,用热血捍卫祖国山河。一封封抗战家书,承载着先辈们对家国的忠诚、对亲人的眷恋,跨越硝烟与战火,诉说着那段慷慨悲壮的历史。今年,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。《北京西城报》开设“重读抗战家书 汲取奋进力量”专栏,让我们透过文字,触摸历史温度,汲取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。
1940年2月,符克于一封家书中向父亲与兄长剖白心迹:“我之自动参加救国工作,不惜牺牲自己生命,为的是尽自己之天职。”这是一封在硝烟弥漫的岁月中写就的信件,字字句句背后,无不交织着一位青年革命者身负的责任、对亲人的牵挂以及家国危亡的沉重现实。
符克的信中,流露出一种难以言表的“不得已”。他原本计划于写信的前一年底归家探望,却因“环境不许”而作罢。如今,又因“办事处主任”和“服务团总领导人”的双重职责,不得不再次踏上险途。
在那个时代,多少人的脚步被战火裹挟,身不由己地踏上了远离故乡、奔向危难的道路。符克的选择背后,是时代洪流里个人命运被无形巨力所牵引的无奈——个人的归期与家庭的温暖,在国难深重之际,只能被搁置于历史的祭坛中。
展开剩余80%更令我动容的,是符克面对生死的平静与坦然。他直言工作“似随时有生命之虞”,却又以“人吉天相”这样的话语宽慰亲人,甚至将可能的牺牲视为“人生的最大休息”。这种在巨大危险前表现出的沉着冷静,我想并非对生命的漠视,而是源于对使命的深刻认同。当“国家亡了,我们就要做人家的奴隶了”的警钟在耳畔长鸣,以及“抗战救国”成为民族唯一的生路,符克早已将“小我”融入民族解放的“大我”之中。那“精神总是愉快的”的告白,是理想主义的光辉在烽火岁月中灼灼燃烧的明证。
这份超越小我的精神抉择,必然与家族伦理产生深刻碰撞。符克敏锐地预见了亲人的不解:“也许你们会反骂我不情不孝吧。”然而他恳切地呼唤“放大眼光与胸怀”。他深深铭记着父兄抚养自己的艰苦,可在大厦将倾、山河破碎之际,他清醒地认识到唯有“尽其能力贡献于民族解放之前”,才真正是对亲人的最大回馈。这种“忠孝难全”的痛感,或许是那一代革命者灵魂深处最深刻的烙印;他们用超越私情的理解,在烽火中重新诠释了孝道的真谛——守护那千万家庭得以安宁的国,才是最深沉的“孝”。
这封家书就像一面镜子,映照出烽火年代无数中华儿女共同的身影:他们毅然割舍小家的团圆,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奔赴危局,将个人命运融入历史洪流。符克信中那句“鬼子赶出国土以后,我们一定能够得以共叙天伦之乐”的承诺,最终成为了他未能践行的遗憾——1940年秋,年仅25岁的符克在琼崖不幸牺牲。这封家书,成了他留给亲人最后的声音,也成了时代悲壮选择的一曲无声挽歌。
今日当我重温这封家书,那字里行间奔涌的赤子热忱与家国担当,似金石掷地科银宏泰,铮铮有声。“符克们”以生命为笔写下的,是一个民族在至暗时刻挺立的脊梁与不屈的魂魄。
信纸轻飘,历史厚重——这几页家书承载的,是一个民族在生死存亡之际,无数身躯和灵魂为家国共生的沉重命运所投下的背影。
陶然亭街道快递物流业党支部梁刚
符克致父兄书
(1940年2月11日)
爸爸和大哥:
前月在港时,曾付上一函,来书收到否?念念!家惠兄于前日来港得遇,知阖家均告安好,生意也比前兴旺,喜慰得很!
我于去年底本拟返贡一行,当因环境不许,不得不作罢论了。正在此时,琼侨救总会诸公,为展开琼崖救济工作,加强华侨与当地政府的联络,乃设立总会救济会琼崖办事处,其主任一职要我来负,同时总会各服务团总的领导人又是我,因此之故,这次不得不重返琼崖。于是,返贡之念暂时只好打消了。爸和哥!别挂心吧!鬼子赶出国土以后,我们一定能够得以共叙天伦之乐的!
我已于前月底携带大批西药品及慰劳品抵广州湾,因年关关系,没有船只来往,迫得暂住这里。料再逗留数天,便能渡海了。
我近来身体都比前健康,故物质生活虽然是艰苦一点,但精神总是愉快的,并未感到任何痛苦的地方。至于工作,虽然是在危险的环境中去进行,似随时有生命之虞,但我能时刻谨慎小心,灵活机动且人吉天相,想必安然无恙也。假使遇有不幸,也算是我所负的历史使命完结了,是我的人生的最大休息了。总之,愿望你们保重身体,和睦共聚,经营生意,谋将来家庭之发展,勿时常挂我于心也。
爸和哥:你们宠爱和抚育我的艰苦和尽致,我时刻是牢记着的。不过,在中国这样的国家里头,特别是在这样严重的国难时期中,我实在是没有机会与能力来报答你们的。也许你们会反骂我不情不孝吧。爸和哥别怀疑和误会吧!我之自动参加救国工作,不惜牺牲自己生命,为的是尽自己之天职。尽其能力贡献于民族解放之前而已。我相信你们是了解的。国家亡了,我们就要做人家的奴隶了,抗战救国争取胜利,不是少数所能负得起的。我之参加革命工作,也希望你们放大眼光与胸怀,给予无限的同情与原谅吧。
谨此,祝阖家均安!
克上
二月十一日于西营
信件内容来源:中国军网
这封家书是符克于1940年2月11日在海南,写给在越南谋生的父亲及兄长的信。符克(1915—1940),海南文昌人。1938年初,进入延安陕北公学学习,并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38年秋科银宏泰,被派到越南,发动华侨支援祖国抗战。1939年,组织并带领越南琼崖华侨回乡服务团返琼抗日,任琼崖华侨回乡服务团团长。1940年8月,国共摩擦不断升级,符克不顾个人安危,亲赴国民党琼崖守备司令部商谈团结抗战,惨遭国民党顽固派杀害,时年25岁。
发布于:北京市倍悦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